天葵子
天葵子【出处】出自《滇南本草》:紫背天葵草,形似蒲公荚,绿叶紫背。若服之汗出不止,不知人事,速用解之。
【拼音名】Tiān Kuí Zǐ
【英文名】root of Nakedcaule Groundsel
【别名】紫背天葵草根
【鉴别】
理化鉴别(1)本品断面置紫外光灯下(365nm)观察,显黄白色荧光,加酸或加碱后荧光不明显。
(2)取本品粉末1g,以70%乙醇10ml加热回流30min,滤过。滤液蒸干,残渣加盐酸溶液(1-10)5ml使溶液,滤过。滤液分置两支试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铋钾试液1-2滴,生成橘红色沉淀;另一管中加硅鸟酸试液1-2滴,生成黄色沉淀。
【性味】味苦;微苦;微辛;性寒;小毒
【归经】肝;脾;膀胱经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解毒;消肿散结;利水通淋。主小儿热惊;;痈肿;疔疮;乳痈;瘰疬;皮肤痒疮;目赤肿痛;咽痛;蛇虫咬伤;热淋;砂淋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3-9g;或研末,1.5-3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捣汁点眼。
【各家论述】
1.《滇南本草》:敷大恶疮。
2.《云南中》:止血散瘀,生肌止痛。治内外伤出血,刀枪伤,烫伤。
3.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发汗,止咳。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推荐阅读: